新闻中心

幻惑于吉

发布于:2024-07-17 16:48:32

于吉

 

琅邪郡,有一位道士名唤于吉,衣袂飘飘,气度不凡。于吉年过五旬,须发皆白,然神采奕奕,目若朗星。平素身穿青色道袍,腰间悬挂一串紫檀木珠,行走之时,珠子轻轻碰撞,发出清脆的声响。

时值春末夏初,江南吴会之地,草木葱郁,花香四溢。于吉寻得一片幽静之地,立起一座精舍。精舍旁,翠竹掩映,清泉潺潺,鸟鸣声声,宛如仙境。于吉每日清晨,焚香祷告,持一卷道书,口中低声吟诵,道家妙法,若有所悟。午时,则以笔蘸朱砂,制作符水,辅以秘法,治病救人。每当病人闻讯而来,于吉总是和颜悦色,细心问诊,挥毫书符,投入清水之中,病者饮之,多有应验,渐愈。吴会百姓对他敬重有加,纷纷称其为“神医”。

一天,正午时分,烈日当空,精舍前聚集了不少病患。于吉盘腿而坐,正闭目调息,忽闻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。睁眼一看,只见一中年男子满面焦急,怀中抱着一位昏迷不醒的孩童,快步走来。于吉轻轻起身,迎上前去,温声问道:“何事如此慌张?”男子见状,急忙跪地,泪流满面:“家师,犬子高热不退,已三日三夜,求您救救他!”

于吉眉头微皱,伸手接过孩童,放在草席之上。只见他双手结印,闭目默念咒语,片刻之后,取出朱砂,在纸上飞快写下符文。将符文焚烧,投入清水中,递给男子:“此水给令郎服下,自能见效。”男子接过,喂孩童饮下,片刻间,孩童面色逐渐转好,气息渐稳。男子感激涕零,磕头如捣蒜:“谢神医,谢神医!”

于吉微微一笑,扶起男子:“天命所归,勿需多礼。”此时,竹林轻风徐来,掀起道袍衣角,仿佛仙人下凡。吴会百姓见此奇景,纷纷叩拜,称颂于吉神医之名更是传遍四方,久久不息。

时值盛夏,烈日炎炎,吴郡城门楼上,一场盛大的集会正在举行。孙策身披锦袍,威风凛凛,端坐在主位,身旁诸将宾客济济一堂,谈笑风生。城楼下,百姓熙来攘往,行人络绎不绝,偶尔仰望城楼,眼中尽是敬畏之色。

忽然,一阵微风拂过,带来一丝清凉,仿佛为这炎炎夏日平添了一抹幽静。远处,一位道士正款款而来。只见他年逾五旬,须发皆白,眉目清秀,气度非凡。身穿一袭洁白道袍,腰间悬挂着一串紫檀木珠,步履轻盈,恍如踏云而行。道士手中持一小函,漆画精美,名为仙人铧。

道士正是琅邪于吉,今日盛装而来,仿佛仙人降世。城门楼上的诸将宾客见状,纷纷放下手中杯盏,驻足凝望。于吉迈步跨过城门,一路行来,神态自若,目光淡然。忽然,楼上有一人认出于吉,惊呼道:“是神医于吉!”此言一出,众将宾客三分之二竟不约而同,纷纷下楼迎拜。

城楼下,掌宾者见状,急忙上前阻止,双手挥舞,大声呵斥:“不得无礼,退回座位!”然众人皆不听命,纷纷跪拜于吉,口中高呼:“见过神医!”掌宾者气急败坏,额头青筋直跳,奈何众人执意如故,无奈之下,只得退回一旁,眼中满是无奈。

孙策见状,眉头微皱,心中不悦,猛然一拍桌案,朗声道:“来人,速将此人拿下!”话音刚落,几名士兵应声而动,迅速上前,将于吉团团围住。于吉面对众兵围困,神色依旧平静,仿佛对此毫不在意。双目微合,口中轻声念道:“顺天者昌,逆天者亡。”

孙策站起身来,目光炯炯,直视于吉,冷声问道:“汝为何擅闯郡城门楼,还让众将宾客如此跪拜?意欲何为?”于吉缓缓抬起头,目光如电,直视孙策,淡淡道:“吾乃于吉,非凡俗之人,今日来此,只为一言,不欲与人争名夺利。”

孙策闻言,冷哼一声,挥手道:“将此人押下,待我详审。”士兵们随即将于吉押走,众将宾客目送于吉离去,脸上满是惋惜之色。

城楼上的气氛骤然紧张,风声渐止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。孙策俯视众人,冷声道:“从今日起,任何人不得擅自跪拜他人,违者严惩不贷!”

众将宾客闻言,皆心惊胆战,纷纷回到座位,不敢再有异议。

院中,孙策的母亲正端坐于堂内,面色凝重,心事重重。

此时,门外忽然传来轻微的脚步声,一队妇女匆匆而入,个个神色慌张,衣衫略显凌乱,显然是急切而来。为首的老妇神色肃穆,目光坚定,似有千言万语欲诉。她们一一跪拜于孙策母亲面前,泣声哀求道:“夫人,求您救救于先生!于先生对我等多有恩德,今遭此劫难,望夫人大发慈悲,救其性命!”

孙策母亲眉头紧锁,心中微动,叹息一声,轻声道:“你们且起身,我当去与策儿商议。”妇女们泪眼婆娑,感激涕零,纷纷叩首,方才缓缓起身退至一旁。

孙策母亲起身,步履沉重地走向孙策书房。室内,孙策正凝神思虑,手中轻抚剑柄,眼中寒光乍现。见母亲进来,急忙起身行礼,恭敬道:“母亲何事匆匆而来?”

母亲坐下,轻抚衣袖,目光深远,缓缓说道:“策儿,于先生亦助军作福,医护将士,实为我等之福,不可杀之。”

孙策闻言,面色不悦,冷冷道:“母亲,此子妖妄,能幻惑众心,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,皆下楼拜之,不可不除也。”

正言间,外面又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,众将士连名通报,齐声陈述:“主公,于先生实为大德,望主公宽宏大量,赦其一命!”

孙策闻声,眉头紧皱,心中怒火暗生,沉声道:“昔南阳张津为交州刺史,舍前圣典训,废汉家法律,尝著绛帕头,鼓琴烧香,读邪俗道书,云以助化,卒为南夷所杀。此甚无益,诸君但未悟耳。今此子已在鬼箓,勿复费纸笔也。”言毕,手掌一挥,斩钉截铁道:“即刻催斩之,县首于市。”

众将闻命,无不变色,心中皆寒,却不敢再言,只得拱手退去。孙策母亲见状,心中亦有不忍,然见儿子意志坚定,亦无可奈何,只得长叹一声,缓缓离去。

不久,于吉被押至刑场,烈日下,他面容安详,目光如水,仿佛一切尘世纷扰皆与他无关。刽子手高举长刀,寒光一闪,于吉首级应声落地,血洒长街。围观百姓无不变色,惊恐之余,仍有不少信徒暗中祭祀,口中喃喃:“先生未死,定是尸解成仙。”

烈日炎炎,吴郡城中仿佛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。此事虽告一段落,然于吉的身影却久久挥之不去,成为吴郡百姓心中永恒的记忆。

上一篇:孤明夏侯惇

下一篇:顾曲周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