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独傲魏延

发布于:2024-07-17 16:46:23

魏延

 

建安十六年,春风未尽,草木渐绿。刘备应刘璋之邀,携魏延等将士入川,助其抵御张鲁。魏延,勇猛刚毅,目光炯炯,身披甲胄,策马随行。刘备军北上至葭萌关,依山傍水,驻扎稳固,宛若鹰隼守护着这片大地。

夏日炎炎,刘备与刘璋决裂,战火在蜀地燃起。刘备挥手召来卓膺、黄忠,令其攻占涪城。彼时,刘备军兵不满万,孤军无粮,形势岌岌可危。刘璋拒绝坚壁清野,派遣刘璝、张任、泠苞、邓贤、吴懿等率精锐阻击。魏延在阵前,挥戈跃马,杀敌如麻,最终刘备军大破刘璋军。而后,成都城门洞开,魏延随刘备凯旋,功勋卓著,升为牙门将军。

建安二十四年,沔阳春水初生,柳绿花红。刘备自称汉中王,定治所于成都,群臣汇集,议论纷纷,皆以为张飞当为汉中太守。张飞身披长袍,昂首自信,心中笃定。然刘备出人意料,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、汉中太守,升为镇远将军。魏延闻讯,面色肃然,心中却暗喜,忠心耿耿。

刘备召集群臣,大殿之上,灯火辉煌。刘备端坐龙椅,目光炯炯,问魏延:“委任你此重任,有何打算?”魏延挺身而出,拱手答道:“若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,我愿为大王挡之;若一偏将率十万大军来,我请为大王吞之。”刘备听罢,龙颜大悦,群臣亦为其雄豪之言所动,齐声赞叹。

刘备登基称帝,蜀汉大业初成,魏延封为镇北将军,身披战袍,威风凛凛。

四月,春风轻拂,柳絮纷飞。刘备驾崩,五月,太子刘禅继位,魏延封为都亭侯,立誓效忠,守护蜀汉疆土。至此,魏延纵横沙场,英勇无匹,蜀汉之栋梁。

魏延之志,犹如长河奔涌,心中自比前汉韩信,渴望有朝一日独立挥军,与诸葛亮会师潼关。然而,诸葛亮始终未允,常以大局为重,审慎行事。魏延对此心中不满,时常怨恨诸葛亮胆怯,深恨己才未能尽展。

诸葛亮首次北伐时,军议之上,灯火通明,军士列阵。魏延立于帐中,眼神坚毅,声如洪钟:“长安守将怯而无谋,愿请精兵五千,由子午谷直取长安,夏侯楙必弃城逃走,我军定能轻取长安。”诸葛亮听罢,沉思片刻,缓缓摇头:“此计虽勇,然悬危难测,不可行也。”魏延面色黯然,无奈而退。

魏延善养士卒,战场上勇猛无敌,然性格高傲,性情极恶,军中众人皆避其锋芒。唯有杨仪不屑魏延,与之势成水火。诸葛亮常常凝视二人,心中矛盾难解。杨仪才干出众,魏延骁勇无匹,二人俱为栋梁,奈何关系紧张,令他忧心不已。

阴云密布,狂风四起,天地间仿佛笼罩着一层黑纱,压抑的气氛令人窒息。魏延大步流星,怒气冲冲闯入杨仪营帐,气势如虹。帐内火烛摇曳,明灭不定,映照出魏延怒不可遏的面容,仿佛怒火化作实质,熊熊燃烧。他拔刀出鞘,刀锋在烛光下寒光闪烁,宛如猛兽利爪,直指杨仪,似要将其撕裂。

杨仪坐于案前,翻阅军务,忽见魏延怒气冲天而来,不由得一震。魏延怒目圆睁,眼中仿佛燃烧着烈火,几欲焚尽一切。杨仪见状,面色骤然苍白如纸,额头冷汗涔涔,然他强自镇定,未退一步,挺立于案前,双目含泪,涕泣横流。

魏延厉声怒斥,声如雷震:“杨仪,尔敢与我争高低!”他握刀的手紧绷,青筋毕露,整个人如同一头发怒的雄狮,气势逼人。

杨仪虽心中惊惧,然毫不退缩,颤声应答,语带坚定:“魏将军,杨仪岂会畏惧?有理自当分辨,无理即便持刀威胁,亦无济于事。”他挺直了身子,目光直视魏延,虽语带颤抖,却毫不示弱。

两人四目相对,魏延怒火愈炽,杨仪却在坚持中显露出一种不屈的刚毅。帐中火烛明灭之间,映照出两人决然的身影,仿佛一场无声的搏斗在烛光中激烈展开。营帐内的士兵无不屏息凝神,气氛紧张至极,仿佛下一刻便会有刀光剑影划破寂静。

就在这僵持的瞬间,营外忽然传来一声急促的呼喊:“诸葛丞相有令!”话音未落,费祎疾步赶至,看到这剑拔弩张的场面,心中暗暗叫苦,急忙上前调解。

“魏将军,杨长史,丞相有命,切莫自相残杀!”费祎站在二人之间,试图缓和气氛。

魏延冷哼一声,收回刀锋,但眼中的怒火未消,瞪视杨仪:“今日之事,绝非你我可了结!”

杨仪抹去脸上的泪水,目光冷峻,缓缓道:“魏将军,公事公办,愿与将军一同面见丞相,论理辨清。”

夜色渐深,狂风呼啸,两人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肃杀。这一场纷争虽暂时平息,却埋下了更深的裂痕,仿佛预示着未来更多的波澜。

诸葛亮得知此事,心中大为震动,深感无奈。他静坐书房,眉头紧锁,思虑良久,为此撰《甘戚论》,望二人感悟,和睦共事。笔走龙蛇,诸葛亮寄希望于文字间的道理能化解二人心中的仇怨。然二人仍无动于衷,魏延依旧骄横,杨仪仍旧不屑,二人关系未见好转。

费祎见此情形,常在二人间调解,使得诸葛亮在世时,二人勉强相安,各尽其用。魏延心中怨恨与不甘,犹如深埋火种,时而闪现,难以平息。诸葛亮看着二人,心中既爱惜又无奈,深知这对骄阳与冰霜的将领,终难和谐共处。

上一篇:顾曲周瑜

下一篇:清识辛宪英